您现在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文汇报:康复不跟上,手术再好也打折

2015-09-05 4530

用“一穷二白”形容康复医学在中国医学整体中的地位,也许并不夸张。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骨科戴尅戎教授在近日召开的上海国际骨科康复学术会议上举数字佐证:在上海任何一家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治疗床位数与康复医疗床位数的比例均为——1000∶0。


在国际上,康复医学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并称为医学科学领域的“三驾马车”,并驾齐驱。


“我们各大医院的康复科都只有门诊、没有病房,这使得临床治疗与康复的关系严重失调。”戴尅戎说。


很多后遗症能借助康复消除


这种“关系严重失调”的后果,很直接地体现在病人身上。相当比例的病人在治疗之后,并没有获得应有的生活质量,他们甚至以为,疾病的后遗症不可避免。


43岁的史女士多年前骑自行车时摔倒,右脚踝骨折,从此走路就有点跛。她认为这很正常:“骨折过,总会留下点残疾的。”


65岁的戴老伯2年前做了心脏搭桥手术。虽然在术后吃了许多心肺功能恢复药,但他已无法像过去一样轻松地上下5层楼梯。戴老伯说:“我变成了关在笼中的鸟。”


“其实,疾病的后遗症很多都是可以避免的。”市六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白跃宏说,“如果能在早期接受康复训练,很多病人的功能恢复效果会非常好。”


按照现代康复医学的理念,任何一个临床医学学科都需要康复医生跟进辅助。做不做康复,病人的生活质量可能有天壤之别。比如心脏搭桥手术后,如果戴老伯能及时接受心肺功能训练,现在上下5楼应该完全不成问题。


康复医生应该全程参与治疗


戴尅戎举刘翔为例,说:“并不是中国的骨科医生不能做刘翔那个手术,而是我们没有与临床医疗相匹配的康复医疗水平,结果就没有人敢给刘翔做。”


所谓康复医学,是指以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设法改善和提高人的各方面功能的医学学科。相同的骨科病例,如果没有及时跟进康复治疗,功能恢复只能到50分,而做了系统康复训练,很多人能达到100分。


戴尅戎说:“康复医生应该全程参与治疗。”手术前,康复医生应该跟着手术医生一起查房,并提前教会病人康复方法——“因为手术后病人往往处于疼痛状态,很难学习康复方法,而康复应该及早开始。”


在上海,一些以神经科、骨科见长的医院,将手术后的病人转入社区医院康复,然而效果并不理想。一位医生说:“概念有了,执行不到位。那其实只能称为休养,不能叫康复,社区医院没有合格的康复医学专业人员。”


没有康复,临床医学的发展也受阻。以骨科为例,很多骨科医生能做漂亮的手术,但成果很难在国际上发表,“因为拿不出功能恢复的证据”。在国际骨科领域,比的不仅是手术的“漂亮”程度,更主要的是评价病人的功能康复状况。


不设康复病房“因为不赚钱”


“像上海这样一个大城市,不仅各大医院应该设立康复病房,而且需要建一所康复医院。”戴尅戎教授呼吁:这是一件造福病人的大事。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各大医院不设康复病房呢?白跃宏的回答很简单:“因为不赚钱。”在医保报销目录里,康复费用的报销比例非常低,而且能够报销的服务范围也很小。


由于缺少经济支持,各大医院康复科很难发展。一些专家说:“钱是绕不过的坎,没人愿意做吃力不讨好的事。”上海的康复医学就陷在这种尴尬中。


除了资金,康复医学也缺乏人才储备。白跃宏等医师正联名向上海交大医学院提议尽快成立康复医学系,为未来培养人才。“康复是一门综合的医学学科,学生不仅要学医学知识,还要有心理学、社会学的基本训练。国外不仅设有康复医学系,还有康复学院等等。”目前在上海,康复的“主力军”集中于中医领域,白跃宏认为这是又一个认识误区:“中医是康复的一种手段,是中国的特色,但并不是康复医学的全部。”(来源:文汇报)


三真康复理念:多专业合作团队服务,循证评估指导治疗;强调患者主动参与,重视家庭社区支持;最大限度恢复功能,全面康复回归社会。